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關公指示的改革

行天宮決定拜拜不拿香,看似違背民俗傳統文化,大逆不道。消息傳出,社會卻多是讚揚之聲,似乎意味著,環保意識深入人心。當然,堅持改革不易,有人甚至媲美成新一代的「宗教改革」。

有趣的是,中南部廟宇的多數低調噤聲,未見極力批評離宗叛道者,似乎亦不反對進步的環境保護意識,媒體呈現出來,比較搶戲又獲得大眾同情的,反而是週遭攤販已進貨、會滯銷的無奈,老婆婆哭天搶地、零售生計不存的憂慮。這是一場典型的社會改革活動,值得再探究一下其中因素。

順勢的改革已是不易

行天宮香火頂盛,已成為台北市不可或缺的一景。熱心公益,優良的社會形象,也是深入民心。經濟上,香油豐厚,不燒紙錢行之有年,不焚香應也不會影響營運,畢竟早已奠下相當的利基。

於是,頂著關公的應允、師父的遺願(訴諸有力權威),高舉進步價值(環保健康),重新詮釋傳統價值(雙手合十、心誠則靈),三力鼎立,在一片支持聲中,順勢完成領先潮流的變革。

當然,這樣的改革,絕對不會沒有風險,也不是完全沒有壓力。尤其,「拿香拜拜」,幾乎進入生活中的每個場域,生活、語言、思想、行為。和「虔敬」相互的高度滲透,只要看著阿嬤滿臉皺紋,高舉三柱清香,唸唸有詞,就是溫馨感動,那是生命與宇宙更高意義之間的謙/虔誠溝通。

改革,也應該就像這樣,向著更高的價值與意義,謙、誠邁進。無論是宗教改革、政治改革、社會改革,或是司法改革。現實中,總是難免或多或少的壓力,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也充斥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真想改革的第一步,是要心中有更高的價值。

逆勢的改革更需毅力

令人灰心的是,在官場上,居高位者,竟多是直言「無力改革」者。甚至,常常本末倒置,冀望民間團體、各大大小小NGO,能夠多多「助勢支持」,讓「改革的聲音」,能夠「震撼到公務體系」,如此一來,他們才能「順勢改革」。

順勢改革,並不是錯誤,錯誤的是「在其位者」的心態,與價值信念的缺乏。不論是因著有形的壓力、無形的結構,或是他人外在的眼光,自己內心的枷鎖,倘若只想做「順水推舟」、「因勢利導」之事,又除非「黃袍加身」、「眾星拱月」,就不願有所擔當,一味極度閃躲、「好官」自為之,註定難成大局。

或許,鄉愿文化有影響力,也或許,台灣官場升遷制度,才是問題的根本,讓勇於逆勢提出建言的人才,慘遭埋沒無法出頭。反之,出頭的,是不敢或不願意大膽創新嘗試之人。順勢的改革,或許就會猶豫,逆勢的改革,根本是緣木求魚。

關公啟示的司法改革

就此而言,行天宮的改革創舉,其實是很了不起的壯舉。選定了價值,決定了方式,就宣布並且貫徹。衡量自己的實力,評估可承受的風險,就義無反顧,帶領著願意跟隨他的人,毅然決然,走向一條嶄新的道路。

行天宮並沒有跟大家保證,這樣的改革,一定會讓全部的信眾滿意,讓全國的廟宇跟隨。但是,行天宮確實努力,說服大家,這樣的改革,是正確的方向,希望民眾能相信他們:不管是基於對關公的信心,對師父的崇愛,對環保進步價值的追隨,或是對傳統價值重新詮釋後的接受,一切的緣由都可以,如此,也最大化地照顧了一切可能利害相關、休戚與共的人。

最後,依著關公給我們的這些啟示,或許已經可以體悟,司法改革之所以牛步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