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O'ol的觀察日記:超強募款專員的秘密
2021-10-31
以下絕非商業機密,敬請趣味閱讀
「陳秘書,你好想請問王董最近有空嗎?想跟他過去報告,司改會一年來的成果。」
「王董!我是老蘇啦,不知道你最近有沒有空,我們來去喝個茶。」
「老師,我老蘇啦!上次跟你提到的那幅畫作,現在還在嘛?我想去跟你拜訪一下請你吃東西。」
靠近募款相關的時程時,這種恰似你的溫柔,一定是又過了一年,不能太超過的聯繫,讓捐款者或是關注司改會的潛在捐款者知道,募款季又到來了。
如果只是把這些事情,當作一份工作,我很不確定我是否做得到這樣的程度。
自稱為刑法實務專家的老蘇—蘇建和,面對司改這題,對於企業捐款者來說,是最真實的例子。當然喊著司法要改革的大旗,在這募資、募款眾多選擇的世代來說,面對到的不只是募款市場的擠壓,通路的選擇、募款贈品的多樣性、執行業務的艱澀難懂、轉譯工作成果,都成為了新一代的挑戰。但是,拉高角度去看哪些人有意願捐款、在有限的資源下能有較好的投資報酬率轉換、找到自己獨特的客群,甚至觀察經濟趨勢、捐款者意向,這是每個募款部門時時都在想,並且在發展的。
比起想破頭如何躋升成為社群媒體寵兒,把現有的客群以「信任度」持續的經營好,是老蘇的秘訣。作為倡議團體,一定會有議題上風頭,在各家媒體的呈現下,當捐款者內心對司改會的信任,響起懷疑的警鈴之時,超強業務員就會先想著在他的資料庫當中,哪些捐款者可能會需要「被溝通」,避免這些人心中的小警鈴,每天打開電視就又春風吹又生,絕對是會讓他一次清淨。
如果說了解捐款者的議題取向之餘,又要了解不同的義賣品風格,與畫家們的畫風跟議題取向,再至挑選符合捐款者喜好的畫風,在那大大小小的畫作當中,找到一條司改會的募款之路,這樣的人勢必非老蘇莫屬。
使用私人的時間,去到畫展,尋覓適合的畫家,再與老師們接洽,詢問說是否有意願透過畫作的方式支持司改。持續的進修與研究,了解藝術與畫風,並且親自過去挑畫,經營老師對於司改會的認同。再到,親自拜訪捐款者,推薦適合的畫作給捐款者,以及後續根據裝潢,提供畫框的調整。
如此細心的步驟與客製化服務,換言之,這位超強業務員,比起你說他有業務必備的喇叭嘴,更不如說,他看見了不同角度的商機,並且能夠、願意站在不同角度進行溝通,將司改會的議題面向轉化給這些捐款者聽。
當然,過程中不是每位捐款者都能維持住,一定會有失去的捐款者。但是人生就是如此有失必有得,如果我們只因為捐款者離去,在財務上或是心理上就成為缺一隻腳的搖晃狀態的話,這是相當不健康的。所以在努力拉高金額的同時,也必須留意是否有過於集中的情況。並且,若真的失去了捐款,每位工作人員也必須在心理上進行自我修復,必須療癒、必須面對,不能因為失去捐款而動搖核心價值。
面向大眾、與人民站在一起,一直都是NGO進行倡議與募款的核心,也因此在容納多元聲音之餘,同時必須堅守自己的立場,對於募款人員來說,這是精神指標般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