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座談紀錄|《進擊的公民》新書分享會:國家暴力為何氾濫或怠惰?

《進擊的公民 Attack on Citizens:探索社會議題的法律指南》本書從臺灣的真實事件中挖掘線索,解碼政策口號之間的雜訊,引領讀者思考法律的作用,進而手持判斷標準,在紛雜的議題迷霧中,劃開自己的決定。

不管喜歡或不喜歡,我們都活在政治人物與媒體塑造的高牆裡。日常生活中的雜訊,多到無法真確感知現實世界的樣貌。面對社會上各種令人眼花撩亂的議題,像是假新聞該不該管制?民粹對民主有何影響?轉型正義又該轉到哪?這些問題,就像漫畫《進擊的巨人》中的怪物一樣,人們若不去正面應戰,就等著被獵食。

這個選擇,也如同《進擊的巨人》所描繪:面對怪物出沒,不少人依舊躲在高牆背後什麼都不管,繼續過著偏安,且與無知與恐懼為伍的日子;但也有人渴望走出被蒙蔽與獵食的命運,決定鼓起勇氣,翻牆探索世界的真正様貌並起身對抗巨人,為了找回真正的自主而戰。

【《進擊的公民》新書分享會|國家暴力為何氾濫或怠惰?】
▮時間:2021年11月21日(日) 14:00-15:30
▮主持:張樺哲/民間司改會台中辦公室 法務專員
▮講者:王鼎棫/本書作者、法律白話文運動主編
▮文字整理:涂芷瑜/靜宜大學法律系實習生

講者/王鼎棫

座談紀錄

國家暴力明明在2014年彰顯得這麼大,可是相關的究責卻沒有細部的動作,所以這個很大的主題名稱就是「查無此人」,所以我們就要從這個現象以一個社會學的角度,還有從法律的角度來跟各位分析說為什麼查無此人的狀況會發生並且了解這個原因,我們有幾個重點,第一個重點來回顧一下太陽花學運的歷史影響,第二個重點來談談總統為什麼會擴權和立法院為什麼會失能,第三個重點太陽花學運裡面有一些法律的一些小QA。

第一個重點是那些年我們臺灣跟香港的都陷入了一種所謂的極大的抗爭。可以發現野百合學運跟太陽花學運以及反送中運動最大的差別在哪嗎?「網際網路」是一個關鍵因素,在野百合學運的時候,我們沒有所謂的網路通訊以及行動通訊系統,沒有辦法及時的傳播一些概念讓所有的人知道,或者是去爭取一些後援,但是進入到2000年之後,可以發現行動通訊科技的進步,也會讓示威者可以透過網路以及相關的系統做一個連串,我們開始進入到第一個序曲,它有一些堆疊起來的拼圖,我現在有四塊,一塊一塊介紹一下。
第一塊自身價值的探索,第二塊是正義的觀點,第三塊拼圖是中國方面的問題,臺灣緊鄰於中國,所以不管是出口或者是觀光客的比例都占五成以上,所以中國成為了臺灣很重要的經濟命脈,而我們最後一塊拼圖,學生運動的興起,這是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們紛紛更勇於表達自身的意見。

其實在臺灣民主化之後,很多事情都已經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必須靠選票來決定一切的政治走向,所以為什麼民進黨在這個政治運動後期願意加入他們?我想這個絕對不會是純粹所謂的良性的選擇,這樣講就太鄉愿,所有人都看到明星導向這個太陽花運動,那基於跟國民黨站對立面的這個民進黨,勢必就站出來要在這個選票,所以我們看到民主化背後也才有這樣的現象。政治人物基於選票的誘因而跟人民站在一起,但是這樣做某種程度來解釋他們的動機。
回顧主題,我們的主題是說國家暴力為什麼在那些爆炸出來,以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公民力量在那個年代累積好能量之後就跟國家對抗,所以這個對抗之後國家勢必要反撲的使用暴力,因為畢竟在物理上或者是人手上面,國家還是比較佔優勢,所以這個暴力就開始顯現出來了,所以要來探討講法律的部分,為什麼我們在制度上會讓國家坐擁這樣的暴力?我們從社會學的觀點可以從這個因果關係討論,但是制度面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來豢養這樣的一個國家暴力,臺灣人的「國族認同。」

第二個重點總統獨霸統獨,其實是一個現實到制度的轉變,也就是說威權時期,我們可以想像蔣中正和蔣經國一個人獨霸,當時覺得理所當然,但是民主化之後,這個現實被制度給融進去了。先來看一下過去的情況,總統為什麼不選?剛剛跟大家報告憲法本文最高首長之行政院長,所以在這個憲法創立剛剛的時候,蔣介石說:「我不想當總統,我要當行政院長。」他為什麼講這個話,因為那時候最高是行政院院長,總統只是一個精神的象徵。所以在文件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公開來講,他不想當總統,那既然部分他為什麼要擴權,道理很簡單,戒嚴的話就是要避免一些外國勢力或者是本島這個人民的反撲,他的權利就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更方便他控制一切。

第三個重點我們來談太陽花學運當中擦邊而過好幾個法律議題,其實從法律的觀點來看,就是有些制度有漏洞,那我來解釋兩個法律觀點。第一個公民不服從,這個詞並不是法學定義,而是講授法律定義的一個認定,所以公民不服從,絕對不是我要出去抗議然後什麼東西都不用管,我是不服從既有的秩序,我並且願意承擔這些給我的後果,所以這是不服從背後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這個學運也是有面對當審判,也是有看到一些追逐的過程。
公民不服從,絕對不是自助餐,你一定要有一個接受既有秩序追討的一個決心,然後還有兩個特色,第一個特色,客觀上,體制程序已經面臨到急迫危害,所以我們要主張公民不服從,第二個特色,主觀上也要腦海裡必須具備對體制存亡,出於必須維護的認識。公民不服從不是一個結論,他是要有一個現象,而且我們要去改變這個現象的急迫手段,所以他必須有一定程度的這個證明。第二個議題是關於判決書,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的事,我覺得有共通點就是我們必須聽其言觀其行,到底有沒有在講判決內容,還是他只是批判了判決本身?我覺得這是我們作為公民有很重要的基礎,因為有些文化都大量的堆積在人民的腦海裡面,形成一個所謂的只看判決結果而不去看判決書,這點整個社會必須要慢慢的轉正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