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座談側記|《房間裡的夫人》放映與映後座談

人權為所有人應有之權利,不會因一個人的性別、種族、國籍、身分、膚色等等而有區別,雖然以現在社會的角度來看這是所有人應該遵守的事,但在距今28年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才剛結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淡忘過去的不平等?是過於和平的生活?還是認為政策結束就不會再有不合理的對待?司改會這次的活動利用觀看電影的方式,來引發觀眾對於人權的思考,觀賞後進行討論與問答,並且邀請到林佳韻律師來一起參與討論。 

此次活動觀賞的電影為《房間裡的夫人》,電影導演是南非白人,這是他創作的第一部驚悚片,藉由拍驚悚片的過程面對自己的恐懼來獲得力量。雖然種族隔離已經結束,但所造成的影響並沒有消失,藉由這部電影去探討種族隔離的陰魂不散,在南非社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去影響人們的生活。

驚悚片中的怪物

雖然房間裡的夫人屬於驚悚片,但最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場景的不是那些血腥畫面,而是大房子的氣氛以及在做家務時所拍攝骯髒畫面的特寫。在乾淨漂亮的大房子裡,卻是有如此骯髒的地方,形成強烈的對比,而白人表面的光鮮亮麗,在背後有多少黑人的苦與淚,而看似和諧溫暖的社會表面,有多少陰暗壓抑的部分。

印象中的驚悚片大多都會有一個傷害主角的魔鬼或是妖怪,而這部電影是種族隔離所遺留下來的社會制度,化為幽靈使用無形的詛咒不斷的侵蝕主角琪狄。夫人的詛咒,以及奇怪的幻覺、現象演示種族隔離不斷地在侵蝕人們的身心靈,並且若是沒有完全去除,或是還繼續遭受控制,就會持續的受到影響。而幽靈恐怖的原因是什麼,是白人?種族隔離政策?還是被社會荼毒所建構的思想?

接受還是反抗

目前在南非黑人僕人的情況還是很常見,背後犧牲了什麼,放棄了什麼,來換得現在的工作。黛安為了做這份工作,放棄照顧他的女兒,將女兒給交給外婆照顧,所以女主角琪狄才說他的外婆才是他的媽媽,這成為女主教的傷痛,也成為她反抗體制的原因之一。因為在琪狄眼裡,媽媽為了幫傭離開了他,不帶他一起去但卻能帶他同母異父的兄弟,並且努力培養他成長。

這部電影除了種族隔離所遺留的問題,還有包含男女平權。在當時南非想要好的未來就必須說英文,瑪維斯期望他有個好的將來,所以讓他接受白人的教育,觀念淺移默化的植入在他腦中,他就像琪狄所說的(椰子),膚色是黑色,但卻認爲自己是白人。這三人很明顯琪狄反抗現實體制,而瑪維斯是接受並安於現況,而弟弟直接拋去他是黑人的身分,努力融入白人社會中。

對與錯

雖然這部電影看似反抗的女主角琪狄為正派,而房子的女主人為反派,瑪維斯為受到催眠的執迷不悟的服侍黛安,但事實上瑪維斯真的錯了嗎?從提倡人權脫離控制的角度上,瑪維斯或許是錯的,但是因為社會與政策的荼毒,導致瑪維斯產生奴性,認為這樣的生活非常好,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女主人,有一份好的工作,可以住在漂亮的大房子,種族隔離的影響導致她對於目前現況感到非常滿意。以他的觀念若是離開女主人就不能住在這樣的大房子裡,離開這樣的環境,他可能也不知道要如何生活,因為多年來他的生活重心以及支柱都是那位女主人。

或許看到電影的最後一幕,女主角們逃離詛咒,並且佔領女主人的大房子,可能會覺得大快人心,不但脫離詛咒,也成為大房子新的主人,但這是否是趁人之為將他人的所有物佔為己有?這樣的行為就是正確的嗎?真正錯的是這個社會以及社會體制,而生存在這樣社會下的人們或是電影中人物的所作所為,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真的結束了嗎

種族隔離政策已經過去已久,但他所造成的影響是否也真的政策結束了呢?在父權政治的影響下,雖然現今不斷提倡男女平等以及婦女權利,但還是可以在台灣的社會各個角落看到父權的色彩,我們尚未完全脫離,在電影中影也顯示出重男輕女的現象。到現在對於黑人的稱呼,或是謾罵污名依然存在,這是否都是種族隔離政策所留下的殘骸?成為摸不到且看不到的幽靈,不斷地繼續蠶食人的身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