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與不同群體在冤案議題上進行對話——邱和順案走入校園心得

今天以畢業學姊、法律系學生以及信福和順倡議志工的身份,與Mido(司改會夥伴)一起回到我的母校自強國中介紹台灣的死刑冤案—邱和順案,順道宣傳現正在中原大學展出的《海旺天光》展覽。

感謝自強的老師們(馨芳老師、建村老師、品均老師)願意讓我們進到校園內,和同學們分享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冤案議題。今天一共跑了四個班級,兩堂音樂課、兩堂公民課。

大家或許會好奇,音樂課和冤案議題有什麼關係?

馨芳老師以課堂中介紹過的音樂家舒伯特的作品《鱒魚》作為開場,靈感源自因為政治因素被關在監獄的詩人舒巴特所創作的《鱒魚》這首詩,藉以抒發其渴望自由的心情。在台灣,有一名因為一件他沒做過的事而被判死刑的無辜者邱和順,在死牢內等待平反至今已35年。在被禁錮的漫漫長日中,他也會透過作詞作曲來表達自己對故鄉與親人的思念。

所以,音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人們用來寄託情感與訴說個人狀態與處境的方式。

接著Mido透過蠟筆小新示意圖和同學們具體描繪案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及救援大隊為什麼認為邱和順是被冤枉的。我接著分享過去探視阿順的經驗、監所環境,以及我選擇加入成為救援志工的原因、冤案帶給我的啟發,再結合國一公民課學到的社會規範、國二公民課學到的司法制度與無罪推定等概念,讓課本所學的知識與實務狀況可以相互對照,並對阿順這個人有更立體的認識。

這是第一次進入國中校園分享,也讓我從講述的過程中更知道如何與不同群體在冤案議題上進行對話。

過程中也不斷強調,我們只是提供另一個角度在理解目前所發生的事情,並不代表聽完分享的學生們就要完全相信或認同我們的立場,各自都可以有對這件事情的詮釋與判斷,並認知到冤案所意味的不僅僅是被冤者的受苦經歷,包括人權意識、受刑人權益、死刑存廢、刑事訴訟制度等,都是後續值得深思的議題。

倡議就是一個播種的過程,期望能在學弟妹們心中長出各自對於所處社會與生活周遭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