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側記|第二篇|不普通的日常:女性外籍移工的脆弱處境

2023年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席捲全台,劇中印尼看護莉娜被律師佟寶駒借來進行通譯工作,莉娜還得到不錯的報酬,然而實際上社福移工的處境並無劇中優渥,除了社福移工無受勞基法保障之外,移工沒有工作選擇權,依法不能自由更換工作,此外,因為勞資地位不對等,移工如遭受雇主剝削卻有苦難言。

台灣2025外籍移工數量

2011年1月,在台外籍移工數量為38萬餘,2025年1月,數量增長至81萬餘,成長超過兩倍,其中社福勞工佔比約26%,而社福勞工主要又以女性為主。在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外籍勞動力提供市場低廉的選擇,然而移工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甚至是工作選擇權並未被保障。至今為止,在台失聯移工數量已逾9萬人,比例超過總數10%,外籍移工的工作待遇著實值得被重視。

賺錢之前先負債:仲介公司

你知道嗎?在移工來台之前,需要付給人力仲介公司一筆仲介費,而仲介費的金額相當可觀。根據獨立媒體《報導者》的專題報導,一名越南移工來台仲介費要價20萬新台幣,然而,因經濟因素來台工作的移工哪來的20萬支付仲介費?因此許多移工在工作以前就已經在銀行欠下巨額債款。來台灣工作後,有些雇主會費和仲介公司配合,自行扣除移工的債款,勞工因而喪失其支配薪水的權利。

而這筆仲介費也導致移工不敢離職,即便雇主壓榨勞工,甚至家暴,移工基本上沒有籌碼與雇主談判,因為如果失去工作,原本來台工作貼補家用的夢碎了,欠給銀行的貸款又如何支付?

薪資與工作待遇

你知道嗎?社福移工有別於產業移工,並不適用於勞基法,社福移工的薪水、休假規定、工作時數並不受勞基法規範。

依照現行法規,定型化契約規範最低工資為每月2萬元,低於最低工資28590元,且因為社福移工工作環境大多是私人住家,工作環境相對封閉,雇主若有違法扣薪政府難以進行稽查。而在工作時數上,因為工作屬性,社福移工基本上隨時屬於待工狀態,即便依規定每日休息時間最少8小時,每次休息最少連續4小時,社福移工的工作時數仍嚴重被壓榨。

另外,社福勞工其實又分為照顧失能老人的看護工,以及協助家事的家庭幫傭,依法雇主不可要求勞工從事合約外之勞務,然而現況下看護工卻經常被要求從事家務,甚至協助雇主到工廠打工,同樣礙於政府稽查困難,且在勞資身分與語言上較為弱勢,移工難以拒絕雇主的非法要求。

宋一心律師分享一些案例狀況,包含了因為老人的身體狀況,每隔一段時間必須翻身,看護工根本無法享有連貫的休息時間;又如雖然依合約看護只有一名雇主,然而實際上家庭內的成員都能指使看護工做家事,即便依法家務並非看護工工作內容;又甚至有雇主對移工家暴,但因為仲介費已經欠下債款,倘若離職不止賺不到錢,債務還無法還清,因而不敢離開雇主家庭。總總案例證明了雖然有制度規範,移工仍在勞資不對等的情況下,往往忍氣吞生接受不合理待遇。

失聯移工

根據我國《就業服務法》之規定,從事家庭看護等工作之外籍勞工,不得轉換雇主,因為社福移工並不適用勞基法,並無勞資談判、罷工等協商權利,且如上所述社福移工的薪資待遇、工作時數遠不及產業移工的待遇,有些移工因無法忍受工作環境,最終選擇逃離,成為失聯移工。

然而對於移工的風險不止於此,失聯移工在逃離原雇主後多投入營造業或製造業當黑工,然而缺乏該產業知識的情況下,失聯移工很容易遭受職災,就算幸運的沒有在工作中受傷,失聯移工一旦被移民署抓捕,下場就是潛返回國。

宋一心律師與我們分享她曾接觸的案例,有一位原本是社福移工,因為無法忍受原雇主的待遇所以選擇逃離,她告訴律師希望下一份工作希望能到工廠工作,除了點出社福移工受壓榨的情況,也證明了即便要冒成為失聯移工的風險,移工也希望能到薪資待遇更高的工廠工作。

另一個案例發生在醫院,一名移工在受傷後收到一張中文撰寫的和解書,雇主想利用移工的語言隔閡造成資訊落差,誘騙使其簽下不合理的和解金額,還好剛好遇到通譯幫忙翻譯和解書內容,才免於後續的法律問題。語言隔閡不止影響雇傭之間談判的能力,當出現法律糾紛時,移工常因此處於弱勢。

在台仲介抽傭

移工因為語言隔閡,在台灣需要仲介公司協助處理簽證、保險等業務,依法規定三年期間仲介費為每月1800元、1700元、1500元,然而卻仍存在違法事件。宋一心律師提到,曾有一個案例,來台多年後所支付給仲介的費用累計高達百萬,相較於移工每個月所累積的薪水,簡直令人瞠目結舌。根據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志工—陳秀蓮所述,過去在《就業服務法》修法以前,移工每三年需返回母國一次,而每次來回台灣,就又給仲介公司收取費用的空間。陳秀蓮估計,修法以後移工不再被強制每三年離台一次,仲介公司每三年少收取的費用高達600億元。

勞動剝削:烏干達留學生事件

根據中央社報導,民國108年間,時任中州科大柴姓學務長、推廣教育中心藍姓主任以招收外籍學生名義前往烏干達招生,然而他們佯稱校方會提供獎學金、實習費,足以支付學費、生活費,甚至能存錢,事實上不只獎學金落空,留學生被逼迫從事大量超時工作以負擔來台開支進而達到勞動剝削。

111年獨立媒體《報導者》揭露真相,後續涉案人等被依涉犯《人口販運防治法》起訴並定罪,然而,勞動剝削實際上卻存在於看似合法,卻難以揭露非法事由的廣大社福雇傭環境。

宋一心律師認為,在一般家庭裡,有些雇住為了避免移工逃離,因此扣留移工的身分文件,是明顯違反《人口販運防治法》的當中的不得扣留文件之規定,然而更多情況是雇主利用移工不敢逃、語言隔閡、負債等劣勢,經由脅迫達成勞動剝削,而這種情況卻常處灰色地帶,移工即便遭受剝削卻無從救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