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象牙塔中的研究員

報載中研院副研究員馬自恆於五月十二日發表研究報告,指稱廢票運動影響的應是中產階級,但此次大選在中產階級集中的都市地區廢票率偏低,偏遠地區廢票率反而偏高,除非有人作票,否則找不到合理的解釋云云。

筆者自五月十日開始參與驗票工作,負責的是台北縣地區,在板橋國小的驗票。五月十日驗的是泰山、土城、瑞芳的選票;五月十一日驗的是三峽、五股、樹林、瑞芳的選票;固然如馬自恆所說,第一天及第二天偏遠地區的廢票率較高,第三天永和的廢票率較低,但是,同時也發現,因為未蓋在圈選欄中,蓋在號碼欄、相片欄等欄位而造成廢票(無效票)的情況,在偏遠地區扁呂票有很明顯高於連宋票的情形。換言之,因為去年年底總統、副總統選罷法修正的結果,原來為有效票因修法而變成無效票,在此次大選中,於偏遠地區,陳呂所損失的選票,遠多於連宋的選票。

連續幾天的驗票經驗,令人對於台灣的城鄉差距,有更進一步的體會。較偏遠的鄉鎮,選舉人蓋選票的行為模式較不規則,仔細度、精確度都較低,也較易被認定為無效票;相對的較都會地區,則仔細度、精確度均較高,驗票時,不論是扁呂或連宋的票常可見到蓋立在圈選欄正中央,整整齊齊的一整疊票。甚至於連選務人員認定有效、無效票出差錯的比例也有城鄉差距,偏遠地區相對較高。

對於馬自恆先生的研究,筆者以這幾天實際參與驗票的觀察,不禁產生許多疑問。馬先生是否之前曾經做過台灣偏遠地區選舉人與都會地區選舉人投廢票比例情況之研究,或者對於其他學者的研究有所參考?馬先生何以能斷定此次大選偏遠地區之廢票較多即屬異常情況?再者,馬先生曾否做過此次大選廢票運動究竟有無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的研究?筆者居住於台北市都會地區,但週遭親友知悉有廢票運動的人亦寥寥可數,怎能以廢票運動有影響力為前提反過來推論都會區的選民投廢票率會較高呢?

再者,馬先生既未做選民的田野調查,亦未實際抽樣訪談此次參與驗票之藍綠雙方訴訟代理人,顯然對於廢票的態樣未必清楚,何以能逕為斷定廢票在偏遠地區比例高就可能是作票?而且,去年底的總統副總統選罷法修正後,因此而產生的廢票數及所佔比例,馬先生亦未研究,何能率爾發布作票的推論?

筆者認為通過此次驗票的確能為選民投票行為及選務工作提供不少的研究,但是期待學者在作研究時,是有所本、有所據、有所調查,不是憑「我覺得」的主觀觀感,更期待台灣的社會,除了「藍」、「綠」之外,有各行各業謹守專業倫理,超越政治的論述。

※ 刊登處: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