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治文化
王時思/民間司改會執行長
2002-3-22
2002-3-22
又一位部長「陣亡」了,說陣亡應該並不為過,歷經一個多月立法院的槍林彈雨,宗部長終於還是決定離開這個位置。這個決定有人奚落有人支持,不過,無論如何,宗部長在她的辭職聲明中說得很清楚,打敗她的不是學養不足、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台灣的「政治文化」。這個強調從這位英文說得比中文溜的部長口中說出,聽起來分外刺耳,不過卻貨真價實的提醒了我們,即使台灣自詡已經晉升為民主國家之林,卻果真有一套不怎麼符合美式標準的政治文化。
撇開東方社會在民主自由的觀念上有沒有所謂東方價值的辯論不談,恐怕都必須承認台灣的政治文化並不怎麼高明。所謂的不高明並沒有特別詆毀哪位政治人物的意思,因為政治文化的養分畢竟是來自廣義社會文化的產出,就算不比平均的文化水平高,應該也低不到哪裡去,不過是投射出整個社會文化的水準平均值而已。所以當我們的社會沈迷投機,就不能怪投機政客成為政壇主流;當偷拐搶騙被合理化為生存的方式,就不能怪謊言與弊案遮蓋了政治上空;當聲光迷色的說服力大於誠懇踏實,就不能怪國會論壇的羞辱戲碼成為立院的必要之惡……這一切,如常而已。
怎麼改變?又要回到社會運動的老調,批判再批判、改革再改革、教育再教育,期待一切從頭來過。不過,如果能奢望我們的政治人物的水準能領先社會一點點,文化進步一點點(不是用來作秀的那種)、學養豐富一點點,會不會有可能讓我們前進的快一點點?當有學養有能力的官員被逼下台,那留下的又是什麼樣的人才?當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部長與我們的政治文化本質上不合,那又是什麼樣的體質適合留在這個腥風血雨沒有尊嚴的政治戰場?這些問題,台灣的人應該想想,政治人物難道不能多想一點點,自我期待多一點點嗎?
※ 刊登處: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