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跳TONE講座】 穩紮穩打每一步 走出你的律師路

在徐自強獲得無罪判決一周年的這一天,我們邀請到吳欣陽與王怡婷兩位律師,向第24期第四梯次律訓學員分享兩人在國內大型事務所的工作經歷,以及他們對台灣司法的期許。

能力所及 替司法盡一份力 吳欣陽律師

照片/吳欣陽律師發揮學術研究專長,協助司改會毒品小組工作

吳欣陽律師就讀大學前,適逢台灣政治步入民主轉型的階段。當時,司改會剛成立,而司法改革正是社會上吵得沸沸揚揚的議題之一。看著檯面上的人物有不少具有法律背景,讓少時的吳欣陽律師也決定踏上法學這條路。

進到法律系之後,吳欣陽律師才發現,課堂所學與實務操作大相逕庭。即使將教科書上的理論讀得滾瓜爛熟,對於如何將法學理論轉換到實務運用,依舊毫無頭緒。身為法律系學生的他當親友收到交通罰單、甚至是被找去警局做筆錄時,也可能不知如何應對,更遑論進一步關心政府部門與專家研擬的制度改革。即便如此,大學及研究所時期的吳欣陽律師,依舊對法學研究懷有滿腔熱情。雖然在考取了律師執照之後,曾在萬國法律事務所實習,但遲遲無意正式執業,而是留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先後接受中研院博士生培育計畫補助,並取得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交了博士論文之後,本來也曾考慮留在美國就業,」吳欣陽律師坦言,「不過因為太太已經先回來了,就『被嫁雞、被隨雞』回到台灣。」原本出國留學是寄望投入教職,但因為畢業月份銜接不上各校召募時程,在維持經濟收入的考量下,決定落腳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擔任專職律師,主要負責非訟業務。不知不覺,至今也已邁入第五年。回顧自己人生的轉折,吳欣陽律師鼓勵新進律師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獨特的際遇,實在毋須自我設限。

非訟律師的主要工作,在於申請上市、上櫃,協助進行董事會或股東會,審閱合約或其他文件,提供法律意見等等。至於企業併購的案件,則是要進行法律查核,撰寫查核報告,協助委託人擬定相關策略與草擬合約等等。由於大型的法律事務所有眾多外國客戶,在招募人才時對於專職律師的外語能力確實有較高的期待。雖然海外留學進修的背景並非必要條件,但事務所多半還是會需要具備英、日,甚至韓語能力的人才,並要求提出相關能力證明。

「大型事務所很歡迎具有多元背景的人才加入,」吳欣陽律師開玩笑道:「就像在抓Pokemon,大事務所每一隻都想收服!」並勉勵新進律師們勇於嘗試投遞履歷。而他也不忘提醒新進律師們,不論過去讀了多少書,進入職場後有很多事情還是要從頭開始。在進入職場後,不妨多觀摩他人處理事務的方式,從中學習、擷取經驗。「就像在當兵,每個人都是游泳跑步,但你可以去看看別人怎麼跑、怎麼游,比較有效率。」

被問及出國留學對於律師執業生涯是否有所助益,吳欣陽律師則表示,在國外上九個月的課,無法讓語言能力一夕間突飛猛進,並強調,自己因為比較魯鈍,是在旅居美國第三年開始,才真正感受到英語實力的提升。然而,到海外求學的經歷,確實讓自己變得更有勇氣,也培養了面對多元文化的新態度。

談到律師參與公益,吳欣陽律師說,不像時下不少大學生、高中生,年紀輕輕就開始投入社會運動,自己是在就讀台大法研所之後,才真正開始接觸司法改革議題。當時,看到許多人為蘇建和等人四處奔走宣講,且身邊有越來越多人投入救援,他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學有法律專業的他,確實可以參與改變社會。

「蘇建和可以是任何人,可能是朋友,或是住在巷口的那個人,」吳欣陽律師說,「一開始總覺得自己不能有什麼貢獻,也無法站在第一線擔任被告辯護律師,但其實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為台灣的司法盡一點點心力──就算只是短短一小時──眾人集結起來的力量也不容小覷。」吳欣陽律師在回到台灣之後,開始直接接觸司改會,目前主要協助毒品相關案件。他表示,畢竟自己擅長的是學術分析,又常負責非訟案件,而毒品小組需要的正是具有整理案件、分析文件能力的律師。在考量他的業務量會隨著企業相關交易及公司的股東會有淡旺季之分,司改會的工作人員也總是很「貼心」地在二、三月,或是七到九月期間,請求他的支援。如此的合作模式,讓吳欣陽律師得以在能力所及與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持續參與司法改革工作。


謙遜學習 捍衛當事人權益 王怡婷律師

照片/王怡婷律師期許自己踏穩執業生涯裡的每一步

一直以來,王怡婷律師對於刑事訴訟案件都有濃厚的興趣。不僅是在就讀研究所期間就選擇專攻刑法,在正式開始執業之後,更是主動向事務所爭取承辦訴訟的機會──特別是刑事案件。除此之外,平時也參與冤獄平反協會的工作。

「其實我以前比較沒自信,」王怡婷律師回憶著自己的過去,「總覺得除了學歷和證照,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頂著頂尖學府碩士學歷的光環,王怡婷律師略顯害羞地說:「當初我也逃避了很久,考上律師之後一直留在學校,不願意去實習。」

固然,職業之後才會發現實務上很多技術性的法律問題,教科書上是沒有答案的,必須要靠著實際經驗的累積才能慢慢體會。但王怡婷律師認為,課堂上奠定的法學基礎仍是最重要的。除了熟習實務見解與法律條文,律師們更要理解法條制定背後的邏輯。王怡婷律師補充道,過去的台灣司法體系帶有強烈的職權主義色彩,但在證據的篇章卻大量參酌了美國制度。參與司改會的價值,正是讓她有機會更進一步認識當年引進外國制度時,立法者協議的過程,以及考量在地情勢所調整的重點。這些對於她在承辦案件時引據法條皆相當有助益。

談起擔任刑事案件辯護人,王怡婷律師堅毅的眼神透漏了她對職業的熱情。「對我來說,每一次接觸不同的當事人,就是一次學習,」她謙虛地說:「刑事訴訟不是一件反覆做,有一天你就可以用左手做的事!」王怡婷律師也提到,刑法其實滲透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在處理複雜案件的時候,可能會涉及到財經法、會計等各種領域。因此,身為委任律師,不僅要熟讀卷證,更要找尋卷宗之外對當事人有利的事證,畢竟案件中的每一絲蛛絲馬跡,都可能是扭轉案情發展的關鍵。

回憶數年來的律師執業經歷,王怡婷律師細數自己的轉變。「以前總覺得要參與蘇建和這樣的重大案件,才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她淡淡地說,「後來才意識到,其實就算只是一個小小的案件,你也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生命。」她更強調,並不是被判了死刑,才是「影響生命」;相反地,就算是當事人必須入監服刑,他在鐵窗後所虛度的歲月,也是掌握在辯護人手裡。

王怡婷律師認為,作為法院和當事人之間溝通的媒介,一個負責任的律師應該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極限,適時向醫學、鑑識科學等專業人士請益,以提供當事人最好的訴訟品質,捍衛他們的基本權益。分享參與冤案救援的經驗,王怡婷律師不禁感嘆:「看著手上的案子,有時候真的會想,很多主張沒有在事實審時及時提出真的很可惜!等到非常救濟的時候再提都已經太遲了!」因此,她期許自己,就算無法在每一個案件中皆百分之百達到當事人的要求,也要盡心盡力替他們爭取權益,並讓他們知道自己在訴訟過程中並非孤立無援。

至於新進律師必須具備哪些條件?王怡婷律師說,一般而言,大型事務所相當歡迎剛畢業的新進律師,畢竟初入社會者,有較高的可塑性。法律本科系出身的求職者,通常必須先經過中英文翻譯的測驗,而具有醫學、藥學、生科等特殊背景的人才,也會是綜合型事務所積極延攬的對象。另外,由於大型事務的客戶以法人或商務人士居多,對於專職律師的基本禮儀與得體形象,會有較高的要求。

王怡婷律師認為,若新進律師可以在初入行的階段,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實習單位,習得處理案件的關鍵技巧,不僅對於接下來的執業生涯相當有助益,甚至可能影響一個人往後的職業選擇。但她表示,自己就曾聽過不少人在實習完後,認為自己不適合當律師而決定轉業。「這樣其實蠻可惜的,」王怡婷律師說,「每個事務所都是一個小世界,很多時候靠緣份,不需要因為執業初期遭遇挫折覺得整個律師界都是黑暗的!」

王怡婷律師最後則鼓勵新進律師們:「世界上有多少個律師,就有多少種律師!」她希望即將執業的他們,不要刻意設定自己的形象,更不應狹隘地專注於資深前輩光鮮亮麗的一面,而是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總有一天,一定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