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紀念園區心得—2018暑期實習生心得
2018-7-20
「我在台灣所追求的,…,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第三還是民主,除了民主,只有民主。」每位東吳政治系的學生都耳熟能詳這一句來自傅正老師的主張;傅正曾任教於東吳政治系二十年之久,在此之前,曾於白色恐怖時期坐牢。身為政治系學生的我,時常於課堂上和同儕高談闊論台灣的民主、自由和人權,然而,這些價值的由來、前人追求與奮鬥的歷程,我們事實上所知甚少。
首次踏入位於景美的白色恐怖紀念園區,映入眼前的是當年政治受難者的牢房、遭受審判的法庭,甚至是執行槍決的場域,我感到無比的沉重。在軍事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為鞏固其統治的穩定,以反共愛國之名整肅異己,使得特務機關出現「寧可錯抓一百,不可放過一人」的荒謬心態。在此段剝奪言論自由與通訊自由的時期,許多人莫名遭受逮捕,例如傅正、李敖、陳菊和呂秀蓮,但我更積極地想了解沒沒無聞的政治犯,因為這些和你我一樣平凡的大眾,他們的力量、聲音雖然較小,但故事也值得獲得同樣的關注。根據導覽人員闡述,一名婦人被捕入獄,只因為遭人告密參與了一場有禁書的讀書會,此外還有數不清的無辜冤、假、錯案,使得許多人受到不公平的審判、犧牲了寶貴的生命,再也不能擁抱家人。
親眼目睹當時多人與單人的牢房,在導覽人員的描述下,我試圖想像住在房裡的情境,狹小的空間、通風不良的環境和失去自由的身軀,相當令人難熬;走進會客室,我嘗試感受家屬隔著窗子與對面的家人通話,令人痛苦與無奈;坐在當年美麗島大審法庭的聆聽席,觀看當年張俊宏、黃信介和陳菊等人的受審照片,我才得以感受如今的民主、自由和人權是多麼得來不易。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政治系的學生,都應該親自參觀園區回顧歷史,體會到至今我們似乎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在過去的台灣對一般的人民可望而不可即。
俗話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參觀景美紀念園區可以了解一個時代更替的背後,前人付出的心力與面臨慘痛的代價,我們今日才能享有居住在一個法治國家的眾多基本權利。最重要的是,透過檢討與正視過去的錯誤可以提醒我們必須更關心當下的相關議題,因為只有當人民願意關注、投身參與改革時,改革才有可能發生,社會才有可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