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愈多做,愈能做—2018暑期實習生心得

身為大學生目前主修政治系雙主修法律系的我,如欲加入司改會實際參與其運作、瞭解各項細節的話,可以藉由兩種管道進入司改會,其一是透過司改會與各大學院校相關科系合作的實習計畫,其二是以志工身分參加,而我則是後者,一方面因為我沒有實習時數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學習本就應該是積極的,如此一來才能看到更多、參與更多。在還沒來到司改會以前,只有聽過此非政府組織之名稱,並不了解其實際運作方式,亦不瞭解其中是包含多少職務範圍。

參與實際運作截至今日,我依舊無法忘記我第一天踏入司改會的情形,與我想像中的辦公室有著極大的差距,亦沒有預料到會是在不起眼的大樓裡,沒有華麗的裝潢沒有誇張的擺設,有的是溫暖的黃色燈光、小而巧的辦公桌並列、以及掛在每個人臉上那淺淺的微笑,而且在場的各位皆不吝嗇教導,幾乎是有問必答,整體而言是非常溫馨的。

我會想要來司改會當志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我覺得在大學期間念書也念了幾年,但感覺都只是在紙上談兵,沒有切身的感觸,有時甚至會懷疑自己唸了那麼多到底是為了些什麼?厭倦了日復一日上課後回家的生活。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現今社會大眾普遍只單方面接收電視媒體、報章雜誌所傳遞的訊息,針對接收的訊息會再度篩檢、過濾、甚至是求證的人少之又少,但我覺得這樣子其實是不好的,因為人與機器不同之處在於人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若是連思考都不願意思考的話,我認為對於整體社會甚至是國家發展是沒有太大幫助的。綜合以上兩點,我來到了司改會,我認為只有實際接觸相關人事物,親身經歷後才能夠真正瞭解這個非政府組織到底在做些什麼,又是為了什麼樣的信念而努力著?我又能藉由此次經驗學習到什麼?或者能改變些什麼?

這陣子,我參與到下列工作:旁聽並記錄申訴人面談內容、撰寫案情摘要並提出處理建議、卷宗的掃描建檔、參與或旁聽律師團會議、實際參加各項大型活動(例如同志諮詢熱線所舉辦的二十周年募款感恩會)等等。

我依然記得第一個接觸的申訴人面談內容,申訴人離開以前留給我們這些學生的一句話:「希望你們以後能當一個好的執法者。」這句話一直留在我腦海裡,我在想要如何才能被稱作好的執法者呢?是要迎合大眾觀點、純粹依照法條操作、還是堅持自己的理念,付諸實踐並做出實質改變的法律工作者才能稱作好的執法者呢?這個問題我目前仍然在思索著,因為我覺得法律有時候並不是非常明確的,更多的是灰色地帶,切入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就不同。

然而,當申訴人來申訴其案件時,司改會針對法律方面實在是無法給予幫助,例如此案子是因為程序上的規定而無法補救,可能是時效已過、未遵照訴訟法上程序或是非法律層面相關問題(諸如申訴人心理方面的原因)等,我們還能為申訴人做些什麼?其實這陣子下來,我發現即使無法就法律層面幫助申訴人,我們仍舊可以從其他方面幫助他/她,因為有時候可能我們覺得輕微的、沒那麼嚴重的事,對申訴人來說卻是極重要的,甚至是對方一輩子都無法抹滅的記憶。因此我們更應該針對申訴人實際情況從旁給予建議、更多的傾聽、甚至陪伴,期許申訴人可以適度地放下、休息,或是透過其他事項分散注意力,希望他/她不要將精神全部耗費在案件上,畢竟,無情的歲月並不會因此停下它的腳步,日子還是得過的對吧。

另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當志工的期間,我與另一位同學親自到台北看守所探視邱和順(下稱阿順),從沒去過看守所的我在那天也算是開了眼界,電視或影集上所演出的情節,竟然如此真實的呈現在我眼前,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們終於見到了阿順。阿順是受國際關注且於台灣司法史上被羈押最久的死刑犯,不公平的審判,讓他冤屈地在獄中度過上萬個日子...。阿順給予我的接見編號是222,編號代表目前有多少人探視過他,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非常樂觀開朗的人,很難想像被羈押將近30年的人竟然能保持如此積極的態度,在與他聊天的過程中,他給予我們的是滿滿的鼓勵,他興高采烈的告訴我們日後若是有機會出來了,要由其他人安排行程帶他去台中宮原眼科吃冰淇淋、去石門水庫吃海鮮、去加拿大多倫多、到處去演講。我們都覺得他對未來仍舊是正面的看待著,看著他大大的笑容掛在臉上,彷彿真的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解決的!他說在看守所的日子當然苦,天氣炎熱時牆壁是極燙的(這一天室外溫度直逼36度,在室外的我們難以想像在看守所裡,阿順生活的地方又是怎麼樣的酷熱),但是只要想到有那麼多人都在一起奮鬥著,他依然會繼續堅持下去,因為這場仗才正要開始…。

最後,我想說的是,也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學經歷皆不相同,但這並不阻礙大家懷抱著一顆開放且樂於傾聽他人想法的心。對於不同的議題,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己的成見,但我認為是否願意敞開心胸踏出那一步,試著站在他人角度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親身經歷過、接觸過才能真正瞭解為什麼在某些議題上,有這麼一大群人依然在默默耕耘著,而這些事物是教科書上不會寫的。我一直相信「愈多做,愈能做」這句話,只有當學習的人事物愈來愈多,才能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能做的原來遠大於自己原本的想像。

照片/2018-7-20 台權會、勞陣、EJA、喜憨兒基金會實習生 聯合參訪司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