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正義的最後一哩路—2018暑期實習生心得

刑事補償:司法巨人追尋正義的最後一步

「冤案是司法巨人在追尋正義的路途中所犯的錯誤,而刑事補償,是司法巨人追尋正義的最後一步,應該要正視自身所犯的錯誤,並且將為此受傷的當事人及其家庭撈起。」

李宣毅律師在鄭性澤案的刑事補償庭上娓娓道來。

鄭性澤案16年,正如作家張娟芬在《無彩青春》的後記所述:「正義注定是遲來的,因為正義一定發生在不正義之後,否則你根本感覺不到正義。」正義遲到了,那先前不正義所伴隨的痛苦與心傷,怎麼彌補?一起冤案的平反,需要無辜者自身以及身邊家人朋友多少堅忍?無罪不是司法的恩賜、不是正義的終點,是他們本應享有的人生。

被偷走的時光,補不盡的生命缺憾

無罪判決是司法承認錯誤的第一步,刑事補償則是國家嘗試為這些錯誤負起責任。鄭案歷年來經歷多次開庭,無罪之前,法庭上的討論都圍繞著案發當年的事件打轉,檢辯雙方就著案件爭點反覆辯論;追求真相是審判上關注的焦點,但無辜者因之破碎的人生呢?法庭上所有戰火,都是無辜者用微弱的生命燃燒所換,而這一切過程,在刑事補償庭上才終於立體。透過律師的陳述,我看見了當司法巨人在追尋正義的過程中犯下錯誤時,將對一個人、一個家庭造成多大的影響,從偵查程序至審理過程,每一個或大或小的錯誤,都將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鄭性澤逝去的青春年歲和曾經近在咫尺的幸福、在獄中害怕讓家人傷心所構築起的冷漠、為了證明清白所受身心上的切膚之痛、家人們日夜承擔的壓力及心酸,這些都是金錢無法補償的失去。

開庭當天,法院裡聚集了許多關心鄭性澤的救援團體,包括廢死聯盟、平冤、司改會、魚麗廚房、無辜者陳燕飛以及學生們,看著大家對鄭性澤與其家人的關懷和支持,我的心中湧入一股暖流。我想,這些人和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才是真正能夠療癒缺憾的敷藥。

平面審案,立體識人

在司改會實習的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當事人寄來的申冤信和案件,督導總叮囑我們:「在對一個案件下定論之前,只要有任何小小的疑慮,就再謹慎一些、再多努力一些,不只是為了案件當事人,也為了自己——以確保自己沒有漏救了誰或是救錯了人,而感到後悔。」在旁聽完鄭案的刑事補償庭後,我對這句話有更深的體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背後往往背負著一個生命、一整個家庭,甚至數個家庭的重量,倘若我們能始終抱著去看見「一個人」而非「一個案件」的心面對,是不是能降低許多犯錯的可能?在司改會實習的日子裡,我發現這裡的人對待一個案件如一個人的生命般同等慎重,用心看見在訴訟背後當事人真正的內在需求,也去看見訴訟以外當事人的真實人生與可能遭遇的社會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