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聲明|非常時期,一個都不能少—公民團體對疫情下少年矯正機關的共同呼籲
2021-5-31
全島同命,同心抗疫。全國上下目前最重要的議題,就是控制COVID-19疫情,保障國民健康,以及在疫情下的日常生活如何運作,國家社會體制如何不致停擺、學生受教權如何維護等等。
在今(2021)年一月下旬部立桃園醫院發生院內群聚感染事件,因其中一位確診者為北部且與桃園醫院合作之矯正機關工作人員,該機關立即暫停課程、家屬接見等對外互動,一路到春節年後二月底才解除警報。迄本(五)月15日疫情升溫,北北基桃園矯正機關先限制窗口接見一人為限、暫停收受送入飲食、暫停監外作業、非法定之必須處遇事件及教化課程全部暫停。18日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矯正署於21日宣布全國矯正機關停止一般接見、停止寄菜寄物、暫停非機關社工、心理、教學等通通停止進入。
在全國抗疫的關鍵時刻,所有必要措施都在捍衛全國人民的健康,我們全力支持。甚至要同步呼籲,更應關注監所此類密集群聚社區的特殊性質,尤其是勞動者的安全及權益。然而,在此我們要特別指出,同時肩負教育、感化、矯正等多項任務的少年矯正機關,既非一般生活空間(收容人不可使用電子設備、非經同意不可使用網路等),更完全不可能用在家線上學習的方式予以想像。
如何讓少年收容人在此非常狀態,能維持身心穩定及日常運作,公民團體針對疫情下少年矯正機關,共同提出有關增加對外通訊、受教權、健康權等三點建議,呼籲主管機關法務部及監督機關矯正署能夠予以正視並積極因應。
目前全國各矯正機關均暫停一般接見、面對面律見等,少年收容人等於和外界斷絕聯繫,身心壓力均大。WHO歐洲分部於去年COVID-19爆發時,即於3月20日曾發表《臨時指引》(Preparedne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in Prisons and Other Places of Detention,2020-3-20),針對監所收容人對 COVID-19疫情預防與感控提供建議,其中一項就是提供心理支持之方案,避免因恐懼帶來的群體負向行為效益。讓收容人理解監所內相關的防疫流程與策略,也能協助收容人在「知」的狀況下,減少恐懼感。
維持對外聯繫,不只能增加收容人的心理支持,更是穩定矯正機關運作秩序的重要策略。在目前無法面對面接見的狀況下,且我國各監所(含矯正學校)已於今年三月開始全面實施行動接見。我們在此強烈建議法務部矯正署增加行動接見次數及不限級別的通信次數。同時也應一併藉此檢視各機關的設備狀態及優化申請流程。矯正署作為系統購置單位,也應與設備廠商積極聯繫,協助各監所排除技術障礙。
此外,也應全面放寬級數限制、開放通信,以紓解收容少年在此非常時期的精神壓力。
目前全國各級學校均採在家上課模式,教師、學生和學校等,均努力排除遠距上課的各種技術障礙及課程改進,並協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家庭能取得設備和網路來一同上課。然而,目前在少年矯正機關的學生們,卻只能一起坐在悶熱的大教室內,在沒有教師的狀況下,看事先錄製的影片上課,既沒有互動,更沒有了解學生的上課狀況,徒具形式,敷衍了事。我們在此強烈建議法務部矯正署應緊急進入各少年矯正機關,檢視如何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設置線上教學所需的各種設備、空間及方式,把學生重新帶回老師身邊,讓老師重回學生眼前,讓師生之間可以密切互動繼續課程。
全世界對抗COVID-19是一場長期的戰役,現在就應該開始做好準備,才能讓少年矯正機關的學生們,能夠穩定而長期地接受教育。
青少年的體溫一般來說較成年人高,在台灣目前高溫季節,身處在悶熱不通風的教室內一整天,實有礙健康。以目前防疫的體溫標準,額溫達37.5℃以上即為異常,在高溫室內體溫偏高的未成年收容人,很容易誤判。
依照《WHO住家及健康指引》(Report of the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ect of indoor heat on health, in WHO Housing and Health Guidelines,2018-11-23)指出,若持續待在高溫的室內,對於健康會造成負面影響。《指引》中並舉波士頓、紐約、倫敦、哈爾濱、南韓、泰國等六地為例,明列可忍受不致危害健康的室內最高溫度,以氣候型態與台灣較相似的泰國來說,是32℃。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健康衝擊,高溫是許多國家都要面對的嚴峻挑戰。台灣高溫潮濕,通風降溫不能只靠精神戰勝,必須要有實際設備促成室內降溫及室內外對流循環,方得改善。
我們在此強烈建議法務部矯正署要確保兒少健康權,盡快改善少年矯正機關室內悶熱現況,讓未成年收容人在機關內能在健康不受威脅的狀況下,接受矯正教育。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監所關注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