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敬鎧平反路上引路磚|文學磚:訪作家陳芸英

首獎〈殘而不廢有罪?談陳敬鎧『裝盲詐保』案〉,以極具畫面感的敘事,帶領讀者「看見」視障者的行動,挑戰明眼人的自以為是。報導圍繞著冤案平反的歷程,運用實地觀察及科學論證,拉出關鍵爭議,適度帶入各方救援力量及作用,脈絡分明,讀來具啟發性。

──引自《靠岸: 2021年第十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作品集》內容簡介

累積的溫度與共鳴

回顧陳芸英老師的作品,幾乎都與「視障」有關。

陳芸英老師提到,他的生涯總結來說有兩個部分,那便是「職棒」與「視障」。在十年職棒採訪生涯結束後,他轉向專職寫作,也在那時開始接觸視障議題至今已在領域耕耘二十年。

著有《走路讓我重生》等書,其中《盲鬥士》、《再見,Ohara》獲國藝會文學類寫作獎金;《讓我做你的眼睛》獲2003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蔡國南的今生金飾》獲經濟部2008年度金書獎;2014年獲聯合報第一屆「愛的行動文學獎」散文組佳作。而〈殘而不廢有罪?談陳敬鎧『裝盲詐保』案〉更獲得了2021年第十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收錄於作品集《靠岸》當中。

在朋友的介紹下,陳芸英老師有了認識陳敬鎧案的契機。第一次的訪談,便是訪談陳敬鎧與宜蕎(敬鎧妻子)等人。「其實那天採訪結束之後,我覺得我的結語我已經找到了。」他回憶第一次訪談時便有了許多感觸,也因而進一步開始認識更多有關敬鎧案的種種。

因為多年來在監獄教寫作班的經驗,讓他對於冤案有了更多的同理;也因為接觸視障議題,對盲人棒球、視障者有更多的理解。這都使得他在書寫敬鎧案時有了一份不同的溫度和共鳴。

想要讓大眾透過文學看見什麼?

宜蕎(敬鎧妻子)在訪談那天告訴我,她曾問過敬鎧,如果有一天你看得見了,你最想看到什麼。她說她期待那個答案是自己,沒想到敬鎧說是自己。敬鎧說:「大家都說我的老婆很漂亮、女兒很可愛、爸媽老了很多,但我最想看到自己。」想了想,也很合理,他就再也不曾見過自己的模樣。」陳老師談起第一次訪談的互動,仍然猶如歷歷在目。而這也是本書的結尾,與紀錄片《盲點》不謀而合。

在敬鎧案中有著大量特教、心理、醫學、法律等領域專業,而老師最想傳達的其實是「失明不等於失能」的概念。因為清楚知道很多專業的概念一般人難以理解,甚至可能阻礙讀者,所以書中更想透過平易近人的方式讓大家看到更多面向的敬鎧。

「我會想,如果是我,我會好奇一些什麼。」

因此,在書中記錄了敬鎧的家庭生活,他認為這是更讓大眾貼近敬鎧生活的方式,同樣也是他最喜歡的採訪片段。看著敬鎧與家人的互動、與女兒玩耍的片段,我們會發現視障者或許真的與印象中不同。而同樣重要的是他希望傳達自己多年下來的體悟。大眾常常很難想想視障者是如何生活,也因此產生了許多的誤會,他也希望透過本書的撰寫讓更多人認識到「失明」不等於「失能」。

當悲傷與喜悅共存,文字點亮平反之路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有一句話這麼說:『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物,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覺得我寫這個案子,真的是我有這種感覺,就是你看我跟所有的人幾乎都素昧平生,可是大家都在幫助我,所以我非常感謝。」陳芸英老師最後這麼告訴我們。

本案從2018年刑事判決確定,歷經暫緩執行、民事再審事件勝訴、高檢署有罪確定案件審查,再到現在再審調查庭審理中。

一路走來,有喜有悲,悲傷的是,法律對於視障議題的不理解,而喜悅的是,這一路走來始終有光,我們都還在為敬鎧案平反的路上努力。如同老師所說:「我為敬鎧走過的路感到傷心,但也為完成書籍、敬鎧案件民事平反感到喜悅。」

2020年8月明台案民事再審宣判那天,是老師對於敬鎧案最印象深刻,甚至感到熱血沸騰的一幕,猶如戲劇般的轉折,為敬鎧的平反之路,也為他一度陷入停滯的書寫展開新的篇章。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七日明台再審案宣判,敬鎧站中間,左右兩邊各站著楊律師和簡律師,當法官宣讀「原確定判決廢棄......」時,敬鎧聽不懂法律用語;楊律師輕輕握住敬鎧的手說,「我們贏了!」他怔愣了一會兒,一時來不及反應;楊律師再度抓住他的手,以堅定高昂的語氣說:「敬鎧,我們贏了。」頓時敬鎧放開聲量,嚎啕大哭。

──引自陳芸英〈殘而不廢有罪?談陳敬鎧『裝盲詐保』案〉

透過老師的文字,記錄下了冤案的沈重與生命的韌性。冤案帶來了絕望和困頓,但也因為每一份努力的力量,讓平反的路被點亮,讓這些議題慢慢被大眾所看見。

陳芸英老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