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切勿表決毀司改 年輕世代站出來~靜坐抗議立院臨時會排入國民參審法案第21天記者會

由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陪審團協會等民間團體所組成之「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推動大聯盟」,於7月19日上午9點30分在立法院大門口舉辦「切勿表決毀司改 年輕世代站出來」記者會,邀請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臺灣學生聯合會等學生團體出席聲援,以及人本教育基金會發布書面聲明,呼籲民進黨暫停於臨時會表決通過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應參酌各方意見,尋求社會共識。

林永頌律師首先說明昨日記者會公布的民調,64.2%的受訪者對台灣法官審判是否符合公平與正義原則沒有信心;也有高達80.7%的民眾認為現行法官獨立審判的制度有改革必要,這點官方與民間的數據相去不遠。林律師認為民調題目不能有誤導,聯盟在詢問民眾是否支持陪審或參審制時都有事先說明兩制的定義,質疑一直沒有公布民調問題的民進黨有誘答的可能。

林律師指出,游盈隆教授在七月初即詢問民進黨是否能公布民調題目,但民進黨至今仍未回應,還反過來質疑游教授的民調。昨日民進黨更抨擊聯盟民調題目指謫英美是先進國家、強行通過法案造成社會對立等用字遣詞。對此林律師回應,英美為先進國家是客觀事實,且題目設計上並無與是否同意陪審刻意製造關聯;對於臨時會在社會無共識的狀況下強行通過法案,造成社會對立一說,林律師表示,在三個在野黨明確表示接受兩制併行的情況下,民進黨仍堅持參審、拒絕陪審,朝野無法達成共識,僅是事實陳述卻遭民進黨抨擊,呼籲民進黨發言人應節制。

林律師也質疑政府民調的可信度,重申民調題目不能誘導,且不能有任何價值判斷。但政府在陪審的陳述上卻有明顯錯誤,例如陪審不能上訴、沒有判決書,這些錯誤訊息已遭聯盟多次反駁,都是老調重彈。參審也涉及威權問題,但聯盟並無以威權效應為前提,詢問人民是否同意,若要針對此問題進行民調,也應該獨立詢問;至於針對陪審一致決「Hung Jury」的質疑,林律師說明這在美國發生的比率極低,也是為了展現無罪推定、不將人輕易定罪的精神,且此涉及複雜的制度運作問題,難以在電訪中以單一問題呈現。民調應針對參審、陪審的重要要件做說明後,再讓人民進行選擇。

司法院表示有辦理過許多模擬法庭,認為宣傳並未不足。林律師則指出司法院的模擬法庭都是參審制,不足以讓人民真正了解參審制與陪審制的差別,政府不應依此下定論,認為人民不支持陪審。

林律師接著評論司法院透過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在2018年三月做的一份民調,指出這是在司法院已決定要推行參審制後才進行,使得民調結果無法成為政府能推動政策的依據,反而淪為政策宣傳工具。民調同時採電訪跟網路,但林律師認為網路族群較年輕、教育程度較高,沒辦法反映出台灣整體情況,另提出三個核心的設計問題:
其一,「法官跟民眾共同討論審判案件,會讓民眾敢或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此題幹沒有說明清楚討論的定義。參審制的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可以共同討論是否有罪;陪審制則是可以由職業法官向陪審員說明法律。這樣模糊不清的題意是有瑕疵的。
其二,「請問你認為法官會主導最後判斷的結果,或是讓人民對案情更加了解而做出判斷?」但是這兩個並非互斥的說明,可以同時成立。
其三,「判決結果應由參與審判的民眾與法官共同決定,還是應該由參與審判的民眾來決定?」這題並未凸顯陪審跟參審的要件,語意表達不清。陪審制也仍有法官參與,只是參與的模式是由法官主持審判程序及量刑。

由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司法院在無法有效區別參陪審制的情況下進行民調,是缺乏可信度的。而民進黨政府不敢公布自己的民調題目,竟主張有高達七八成的民意支持國民法官,相較之下,林律師認為聯盟的民調是較公正客觀的。

臺灣學生聯合會秘書長陳佑維表示,台灣的大學校園內幾乎沒有人知道參審陪審的差別;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議題正在發生;幾乎沒有人知道立法院正強行通過參審法案開始試行國民法官。大學其實是社會的縮影,尤其是新興社會議題、政治改革議題,校園就像是社會的溫床,讓議題在裡面發酵擴散。他以成大在校生的立場指出,即便是法律系學生,對這個議題的理解也不足,身邊的人更是幾乎沒有任何討論,在這樣的狀況下司法院宣稱已達到足夠宣傳、取得足夠共識,是有待商榷的。

陳佑維說,這勢必是一場非常重要的司法改革,不能只是司法院或立法院的政治人物自己做決定,而不跟群眾溝通,司法改革不應如此傲慢。台灣學生聯合會呼籲,若司法改革在缺乏社會共識的情況下朝令夕改,人民對司法的信任會越來越薄弱。司法要進行改革就是為了重拾民眾的信心,若在缺乏對照組的情況下單一試行參審,終致不樂見的結果,對司法又是一個重大打擊。再次呼籲立院審慎立法,才是長久之計。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執行長張育萌也同意臺學聯秘書長的意見,對此議題缺乏認知並非只發生在大學校園內的事,大部分的民眾對這個議題也不夠了解、不知道立院執意在近日通過國民法官的草案。

張育萌接著譴責蔡總統執意要在臨時會通過這個並未取得人民共識的草案,執政黨並非沒有聽到民間的意見,而是權力的傲慢使他們執意通過自己的版本。他認為目前讓年輕人多參與公共事務是社會共識,蔡總統就職時也積極地提出修憲將公民權下修到18歲的主張,司法院草案人民參與審判的年齡卻還是23歲。許多在野黨都提出希望將選任年齡降到18歲,司法院竟表示擔心學生若看到過於血腥的案件,回去可能會做惡夢。周春米委員也認為,若學生被選任為國民法官,會不知道要不要向學校請假。這些難道是只有學生才會面臨到的問題嗎?

張育萌認為,司法改革是所有的公民殷切期盼的,從2016年蔡總統選上便積極地展開;但四年過去了,雖然民眾認為再給蔡政府一次機會,民進黨在本次就職後依然展現了對司法改革的傲慢,認為只有自己認同的制度才可行,過去召開過司法改革會議,這次卻不跟民間和在野黨溝通,執意要在臨時會通過法案。

張育萌最後代表臺灣青年民主協會主張兩點:其一、在臨時會這麼倉促地通過國民法官草案是非常不適合的,希望民進黨三思、停止這個不適合在臨時會審查的法案;其二、希望民進黨團重視過去對年輕人、對司法改革、對人民的承諾,重新跟人民溝通,並重新贏回人民的信任。

林律師最後也補充人本基金會對外發表的聲明,人本基金會長期關注教育工作,卻也不夠理解制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上路,溝通跟倡議應該再擴大。

鄭文龍律師另外補充,執政黨欲在臨時會重推參審,為政治上的不誠信,對此提出兩點質疑:首先,蔡總統在2017年主持全國司法改革會議,曾對於參審陪審進行討論,因支持兩制的人數各半,票決結果為7:7故未做出決議,若民進黨認為參審較好,當時即應做出決議。現在由蔡政府主導的立法院欲強行通過參審,是蔡總統打臉自己身為主席之地位,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問題。

再者,民進黨黨綱明定陪審制,2012年提出陪審團法,2015年還有17名立委連署支持陪審,去年亦表示支持陪審,為何今年忽然改變立場,卻沒做任何說明?鄭律師呼籲政府不應違反誠信,忽然捨棄捍衛一、二十年的立場。誠如學生代表所述,新制度的運行需有實驗組和對照組,如今民調顯示83%民眾支持兩制併行,政府的作為不僅違反科學常識,更是違反主流民意。

無論是主張參審的司法院,或是「改變主張」的民進黨,對陪審的質疑皆源自對陪審的不瞭解。鄭律師以特斯拉為喻,說明民進黨對陪審提出的問題如同「特斯拉是幾c.c.的車子?」特斯拉是電動車,不能用傳統油車的角度去比較。

另外,鄭律師認為司法院的草案有兩大問題:第一,在草案第25條中參審員的挑選是不公開的。鄭律師表示公開審判早已是世界共識,秘密挑選審判員在全世界是少見的,台灣法案若通過會淪為世界笑柄,政府所訂定的審判制度應與時俱進。第二,政府質疑人民是否有足夠法律素養能夠勝任審判角色。鄭律師則強調「專業分工」的重要性。法官、檢察官、律師是法律專業,主導法律程序的進行;而12名或9名陪審員擁有豐富多元的社會經驗,在事實認定上,其判斷會優於3個法律人,再由法官負責量刑工作。專業分工的觀念從十八世紀國富論以來發展至今,能夠最大化社會效益,然而司法院欲強行通過的參審制無專業分工,導致威權效應,鄭律師對此表示遺憾,呼籲立委應謙虛去了解制度,並尊重民間聲音。

出席代表

林永頌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召集人)
鄭文龍律師/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召集人)
陳佑維/臺灣學生聯合會秘書長
張育萌/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