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捨棄一切,為的就是與你們相遇—側寫實習生Anna

Anna第一次來到司改會的時候,還是政治大學三年級的同學。那時Anna修了政大刑法中心公益服務實習的課程,而我則是協助同學們實習的司改會督導。Anna是個認真又細膩的同學,我分了幾個申訴案給Anna整理,她都做得很好。之前我曾將鄭立明案分給幾個不同的同學整理,但因為鄭立明案的卷宗有整整兩大箱,大家紛紛受不了而退案。我左想右想,覺得說不定Anna可以挑戰看看,就問Anna願不願意幫忙整理鄭立明案,而Anna一口答應了。

Anna是第一次整理那麼龐雜的案件,單單判決書就有19份,被告也有19人,人物關係複雜,證詞又反覆。不過Anna並沒有退縮。我反覆跟Anna討論鄭立明案,請她畫人物關係圖、整理歷審判決爭點與疑點,也請她試著將本案寫成一篇好讀的文章,以方便大家了解鄭立明案。

Anna第一次交稿的時候,我記得大約接近期末了。因為我平常在司改會非常忙,不太能看稿,所以回到家之後才打開Anna給我的文件。我很快地瀏覽完,提出了幾個問題,給了幾個修改意見,又回傳給Anna。隔了幾天,Anna又寄稿件來,我心中想「真是個好認真的同學,我一定也要認真地回她!」於是又提了一些意見回傳給她。後來才知道,Anna那時一面準備期末考,半夜還在改鄭立明案的文章,一天睡不到四小時…。

學期結束後,Anna還是繼續跟鄭立明案的卷宗奮鬥,整理出了一大堆東西,但是反而讓案件重點模糊,文章看不出結構。於是我們又再討論、又再討論…。後來,Anna逐漸能掌握重點了,接下來是文章怎麼呈現的問題。那次的討論,我記得因為我補休所以是約在外面的一家咖啡店,我們從下午談到晚上。一方面我們聊文章的內容,另一方面則是Anna的迷惘。Anna總是很認真地做事,但是有些沒自信,也困惑於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不過我沒能給Anna什麼人生的正確答案。就像我們一直的討論一樣,我總是提出各種問題,讓Anna自己努力去找出答案,然後再把Anna問倒,Anna再去找答案,再問再找、再問再找…。

那次咖啡店的討論之後,Anna就沒有再跟我約討論了。一段時間後,她交出了一篇令我驚豔不已的文章:一篇以第二人稱視角,讓人身歷其境,感同身受的冤案故事。我沒有再給Anna什麼意見了,我知道她經歷種種的挫折與努力,已經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完成了自己心中的那個好作品。

如果說有什麼支持著Anna克服那麼多挫折,我想就是那份想要幫助人的心吧!因為這才能成就文章中的感動。我總是看著有許多像Anna這樣的同學走進司改會,一點一滴地成長、變化,心中覺得很開心。如果我為了什麼捨棄對自己來說更好的人生選項,沒日沒夜地在NGO作第一線的工作,我想,就是為了與像Anna這樣為了公益而無私奉獻的志工們相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