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

徐案座談有感:為何很多人不願相信司法?

其實在大約2個月前,剛好有機會在無罪定讞沒多久就有機會聽到徐自強先生的演講,還記得當時陪同的是法扶律師;對於當時影片中所描述的點點滴滴其實都還記憶猶新,不論是對於訴訟上的爭議,亦或是訴訟的變革等,其實不禁想問的是,究竟除了群眾的激情外,還有甚麼是讓法院的信賴度下降的主因?究竟為什麼很多人都不願相信司法,難道除了法官無法滿足大眾的刑期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嗎?

「冤獄」一詞,當然也是對於司法下降的主要因素,除了之前課堂所看的案件;亦或是台灣近年來累積下來的不少冤案,對於這些冤案,其實不外乎就是搜索、調查、偵查等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所累積起來而呈給法官的證據,似乎也會深深影響法官判案。「無罪推定原則」,說起來容易,但若是這些問題串連起來,而法官所拿到的證據也當然的會被這些問題給影響,而也可能產生所謂的「冤獄」,是故若要讓這個原則完完全全的落實,應從整個刑事司法體系下手,從警察、檢察官……一直到最後的法官等,在這些廣義的司法人員心中,都必須秉持著無罪推定原則去辦案、偵查、審理,如此一來才可謂完全的「無罪推定原則」的落實。

再者是司法體系的封閉以及法官無法完全獨立審判問題,主要有二,一就耳聞的升遷、考績等問題(司法體系之封閉),其實在各法官作出裁量時,都會多少受上級法院的影響,深怕自己亂判、判的不好,而慘遭其他法官的封殺或是升遷機會降低,或許在法官逐漸年輕化的現代,這個狀況會慢慢減少,但直至完全消失,讓各法官能完全獨立審判之時,才可謂真正的獨立審判。

再者,另一影響法官審判的還有很大的因素,就是媒體,媒體的偏頗報導,使得人民會對於案件產生許多激情,而這些激情演變到最後,可能或多或少會影響法官的判斷;對於長篇的判決文與起訴書或偵查程序,站在現今快與及時的世代,大多媒體的內容往往都只會做很淺、簡單的報導(少部分媒體會有深入追蹤此略),但這樣其實對於被告或原告或是司法人員都有很大的影響。

不中立或帶有主觀意見的新聞資訊所帶來的,是人民對於最後司法判決不滿意的很大因素;在電視機或報紙前面高談闊論人或擅自批評的人,你們有真的去了解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嗎?有真的去深入看過案件相關文件嗎?如果法官量刑只為了滿足輿論,那這個法治社會還是真的法治社會嗎?

還記得大學跟同學去吃飯的時候,同學F就針對當時頂新案件提出許多對無罪判決的批評,當時因為正值研究所衝刺,剛好有去了解相關判決與無罪之因,但當時從偵查階段,新聞媒體就不斷的放送相關不利於被告之片面訊息(當然最後有許多評論這邊不多論述),最主要的就是想表達傳播媒體對於閱聽人及整個社會都有影響。

最後,很謝謝這次的演講,讓我體認到司法體系還有改善的空間,也當然期許未來的自己,不論是從事哪方面的司法實務工作,都務必保留點「人性」,也不要忘記自己最初努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