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的練習題|冤案系列講座
2024-9-07
1995年7月,徐自強頂下了岳母的小檳榔攤,他想,小孩即將上小學,這樣就不用經常熬夜開卡車,可以多陪陪家人。
沒想到兩個多月後,他無端捲入一起綁票殺人案,平凡的日子就此破碎,家庭,也毀了。
在僅有共同被告「一口咬定」的情況下,清白且相信司法的徐自強,決定主動面對。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漫無止境的冤屈路。
「那十多年,一直都想抱抱母親。」當回想起「裡面」的生活,徐自強這樣說。
16年的死牢生活、20年的訴訟、一路伴隨的冤屈,曾經等待徐自強的,是無限的絕望。我們還不明白,司法體系究竟如何才願意承認錯誤?
只是,正義的路上,多一個人,或許就能少走一哩冤路。
➤ 認識《徐自強案》
近年來律政相關的影視作品在臺灣蔚為風潮,其中有許多是改編自真實的社會案件,其中往往牽涉了長達數十年的訟爭過程、複雜的案情內容與引人深省的社會議題。對於編劇而言,究竟該如何從真實社會取材,並將這些社會案件與議題轉化為影視作品呢?
近日開播的臺灣首部台語律政劇《無罪推定》改編自臺灣的真實社會案件,講述冤獄案件的平反過程。本場講座很榮幸邀請到了《無罪推定》《最佳利益》的編劇林珮瑜與《無罪推定》的編劇林佳萱,來與我們分享將社會案件與議題帶入影視作品的心路歷程,聊聊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如何發想、取材、做田野調查,以及當取材的案件或劇情內容涉及社會爭議時,編劇又該如何應對與處理。
此外,本次與談的兩位編劇皆有法學背景,林佳萱更是身兼律師的身分,我們也邀請兩位與談人和我們分享,如何以及為何踏上脫下法袍說故事的道路,同時身為法律人與影視創作者,要如何將生硬、複雜的法律概念及案情轉化為大眾容易消化、膾炙人口的影視內容。
主持
講者
講者
司法是公正的天秤,但當天秤逐漸傾斜,遍地社會新聞如花瓣散落開,掉落的花瓣宛若掉進司法深淵的冤案當事者,命運掌控在司法機關的手心,無法脫逃。
「離開冤案深淵,早日清白幸福。」
「70、20、16、9、7、4、2」這串數字不是亂數,而是徐自強案的關鍵數字。本案歷經70餘位法官審理,案訴訟長達20餘年,在牢裡度過16年,其中4年待在死牢,隨時可能被槍決,7度被判處死刑,2次無期徒刑,終於在第9次更審改判無罪定讞。21年來,家人不斷為討回徐自強清白而努力。徐自強案催生了釋字582號解釋,未來人民不再有因他人的任意自白即被判有罪的可能性,而其獲判無罪則代表著無罪推定原則的落實。
「在每個冤案當事人的背後,都有堅定相信自己的家人與親屬」,除了冤案當事人是被害者,其家人、親屬更是。冤案當事人在冤案的深淵苦苦掙扎時,其親屬亦暴露在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中,努力地維持日常生活。
每個被冤枉的人到頭來都有一個補償數字,但這些數字買不回失去的人生。徐自強在牢裡度過16年,重獲自由時,已經與社會隔絕10多年,除了大環境物換星移之外,熟悉的親友也不一定還在。冤案當事人斷裂的社會關係如何修復?他的家人這20年來每天出門都要面對別人的異樣眼光,這些都不是金錢可以補償的。
今天的講座非常榮幸邀請到當時作為徐自強案的義務律師林謅罵律師、現任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及曾參與紀錄片《徐自強的練習題》製作的吳東牧蒞臨現場,與我們談談徐自強的心路歷程、家人對他的支持與如何復歸社會。
主持
講者
講者
講者
「投案的時候,你有想過自己可能要面臨數十年的平反之路嗎?」
「沒有。我當時以為,司法會還我清白。」
7次死刑判決、2次無期徒刑判決、1次大法官解釋、9次更審、5次非常上訴,16年的牢獄,21年的訴訟,這是死刑冤案平反當事人徐自強26歲到43歲的人生。1995年,徐自強無端被控涉入一樁綁票殺人案,即便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他有涉案,即便徐自強有不在場證明,法院仍僅憑另外兩位被告的自白判處徐自強死刑。
16年,整整5624個日夜,徐自強從懷抱希望到絕望,親友、義務律師團與民間團體在外奔走,終於在2015年判得無罪,2016年全案落幕。然而,這一件冤案的影響卻不止於此,被剝奪的人生、被迫在社會缺席的日子,對於冤案當事人與其周遭的人都留下了無法抹滅的痕跡。
本場講座榮幸邀請到死刑冤案平反當事人徐自強來與我們聊聊走在這漫漫冤案平反之路上的曲折坎坷與心路歷程,同時,我們也邀請到諮商心理師郝柏瑋來和我們談談冤案造成的心理創傷。
主持
講者
講者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疑案辦
成為無辜者的力量 (司改會沒有接受任何政府補助,因此才能 30 年來無懼權勢、勇敢監督司法!邀請您,每月定期定額捐款,一起建立公平、正義、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成為無辜者的力量,成為司改會的力量。)
設計倡議專員 咪豆 (02)25231178 #29
倡議專員 謝佳臻 (04)2329-2372#11